大家好,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保險理財與銀行理財的問題,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保險理財與銀行理財的解答,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,。
結論:不一樣
銀行理財:通常銀行的理財產品是第三方融資需求,,銀行收了過橋費。第三方的投資風險需要投資者共同承擔,,但是利益卻不一定共享,。這就是為什么目前大多數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叫做“預期收益”。
保險理財:嚴格來說,,從監(jiān)管層面是不允許賣保險的用“理財,、儲蓄”這類字眼去進行產品銷售的。保險的本質是保障,,和理財是有區(qū)別的,;即使是很多業(yè)務員口中所謂的“理財險”的功能也是偏重于“保障配置”。產品的特點:“預定利率”確定,,這是產品報批時就已經確定的,。消費者可以理解為“收益”確定。 比如目前年金險里最高預定利率為4.025,,簡單的說就是irr (內部報酬率) 如果你綜合一個比較長的保障期限去列出“現金流”就可以算出它的irr 當然,,預定利率4.025的產品算出的irr也有沒達到4.025的,會有一些“減少”,,那是因為里面也包含了保險公司的成本,。
所以保險的“收益”高不高,只要列一個irr就可以確定了,。
銀行理財:不確定
保險“理財”:確定+浮動(比如分紅)
不一樣的地方很多
1,、保險理財本質是保單合同,,受保險法和合同法保護,寫進合同的都能拿到。國家政策要求銀行理財去剛兌,,不保本不保息,。所以保險理財比銀行理財更安全。
2,、期限不同。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多指年金保險,,期限至少五年,。銀保有一些5年10年這樣的短期,其他年金有15年期20年期的例如教育年金,,還有終身型的年金例如養(yǎng)老年金,。銀行理財可能3個月、6個月,、一年,、兩年鎖定期限比較短。
3,、收益這塊,。每家保險公司每款產品天差地別,或者說“魚龍混雜”,,這里的魚龍混雜指的是收益高點還可以,,低的就太低。因為有些寫進合同的收益確實太低,,而有些寫進合同的收益還可以,。很多人不知道收益怎么看,因為保單合同不會把具體幾點幾寫進合同,,但是根據合同里的數據用IRR計算下就知道真實收益率了,。保險理財用保單合同可以長期鎖定一個固定利率,如果以后的大趨勢是利率上升,,那現階段收益比以后的低,,現階段鎖定的長期利率是低的,不劃算(例如2009年-2015年,,這段時間利率在上漲),。如果以后大趨勢是利率下降,那現階段收益比以后的高,,現階段鎖定的長期利率是高的,,劃算(例如現在)。
銀行理財收益受市場現行利率波動大,。
4,、功能。保險理財在婚姻財產隔離,,家企財產隔離等方面有巨大作用,。(例如婚前購買的年金保險繳費完成屬于婚前財產,,離婚不分)銀行理財沒有功能。
5,、收益展現方式不同,。保險理財是以現金流的方式寫進合同。銀行理財收益以利率點呈現,。
理財是個大概念,,我們的正常生活如同一個水缸。有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兩個進水管,,還有各種支出是出水管,。理財的目的就是要讓水缸中裝滿水。
保障型保險是給水缸加的一個防護罩,,防止突發(fā)情況造成水缸破損后,,水大量外流。
保險理財(年金保險)是長遠利益,,做到的是安全穩(wěn)定靈活并舉,,指定受益,財富把控,。
銀行理財是肥在當下,,看似收益高過存單和保險年金。隨銀保監(jiān)會的打破銀行理財的剛性兌付政策出臺,,安全性有所降低,。且不能指定受益和永久把控。
所以我們要分清楚我們要什幺后,,再做理財規(guī)劃,。做到進可攻,退可守,,爭取被動收入覆蓋日常開銷,,而達到財務自由。
共勉,。
到此,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保險理財與銀行理財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保險理財與銀行理財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,。